.鉴于酒店管理、文秘专业的职业特性及就业要求,建议男生身高低于1.68米,女生低于1.58米的考生慎报上述专业。
.专业培养对外语考试语种的要求:不作语种要求,但学校只提供英语教学。
.身体健康: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各专业招收男女比例:不限。
.应用英语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方可报考。
.参加高考:考生须参加所在省、市、自治区组织的普通高考、对口高职考试或我校单独招生考试,并且达到我校的录取分数线。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本科教育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资产总额达到6.3亿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12958台(件)、总值12498.8万元。学校以工科为主体,设材料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科学系、艺术系等八个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培训学院两个二级学院,设有高职专业55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3个大类、30个专业领域。
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就业质量逐年攀升。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集团合作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建立了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初步形成“1+3”人才培养模式和以社团为平台、具有创新特色的本科文化,2017届首批毕业学生93人,以出色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受到一批知名企业的青睐,其中11人考入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前身溯源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33年,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成立。
1939年,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与四川省立重庆高级陶瓷专科专业学校合并组建四川省立江津窑业技术学校。
1949年,更名为川东区江津窑业学校。
1952年,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5月,西南建筑工程学校与重庆市第一土木工程学校合并组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10月,更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6月,更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66年2月,更名为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1975年5月,更名为四川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78年3月,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保留中专部。
1982年10月,更名为绵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95年1月,更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绵阳工业学校
1980年4月,绵阳地区交通技术学校成立。
1984年7月,更名为绵阳工业学校。
四川省绵阳机电工业学校
1977年8月,四川省绵阳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
1978年8月,更名为四川省绵阳机电工业学校。
合并发展
2001年4月,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绵阳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同年8月,四川省绵阳机电工业学校并入。
2011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3年,学院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
2015年,绵阳水利电力学校部分专业并入;同年10月,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6年12月,学院成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学校占地700余亩,校舍面积近3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到6.3亿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12958台(件)、总值12498.8万元。学校以工科为主体,设材料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科学系、艺术系等八个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培训学院两个二级学院,设有高职专业55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3个大类、30个专业领域,其中国家示范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5个、实训基地项目2个;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现有在校高职学生11000余人。